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欢迎您!
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王泽履_酱香型白酒_代理加盟官网
公司邮箱wangzelv@163.com 客服热线400-646-5566
王茅与茅台的渊源,还原历史的真相!

王茅与茅台的渊源,还原历史的真相!

作者:小编    来源:王宗德酿酒厂    发布时间:2018-09-13 09:30    浏览量:
  茅台酒创始人之一王泽履(1858-1931),字立夫。茅台酒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三家烧房――“荣太和”烧房的创始人之一。
 
  自王泽履的祖父王振发经营盐业发迹始,王家成为茅台巨富。到父亲王用兵时,王家的“王天和盐号”遍及仁怀各地,王氏家族进入鼎盛时期。王泽履是独子,王用宾去世后,自然由他继承家业。他的田地大约包括茅台镇银滩坝子、仁溪沟、长榜、高榜、田榜上、黑庆子、河口、河沟、回龙湾、春树、安村坝等地。直到民国年间,衰落的王家土地仍延伸到毗邻的四川古蔺境内。解放初,王泽履(王立夫)的孙女王宗辉由于经济困难,曾步行到四川合江收地租。佃户爽快地交了地租,才说,已经好几年没人去收过租子了。


 
酱香型白酒,王泽履,王立夫
 
  此外,茅台街上还有湾子头、下场、中街、新栈房等处商铺,另有油房、碾房、私渡等,也是王家的私产。因此,当时人们称茅台镇为“王半街”。
 
  王泽履年轻时就开始学做生意,继承家业后,由于祖父王振发就与四川商家有生意来往,并以此立业,他也自然延续着祖辈的商路继续做着生意。到他手中时,盐巴生意已经不好做了,而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客商云集悄然出名,凡喝过的人都交口称赞,回程时还要买些带回去宴请、送礼。
 
  当时茅台已经有大大小小二十余家烧坊了。规模最大的要算贵阳华家的“成裕酒房”。王泽履(王立夫)的烧坊是祖辈传下来的,也是其中的一家,但规模较小,而且所酿酒主要是自饮或请客送礼,只有少量出售。
 
  王泽履看准了酿酒的商机,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与习水人孙全太、中枢人石荣霄商议,合伙在杨柳湾开设烧房。王泽履以自家的烧房作价入股、另外两家各出二百两银子,每家取一个“字”,成立了“荣太和”烧房,由王泽履管生产、销售,石荣霄管账。没过多久,孙全太在习水的生意顾不过来,便以石荣霄账目不清为由要退股。孙全太退股后,酒房遂改名为“荣和”烧房。
 
  “荣和”烧房的酒当时在茅台被称为“王茅”,这是因“荣和”缘于“天和号”王家烧房的缘故。华家的“成裕”烧房的酒则被称为“华茅”。“王茅”主要销往四川方面,这是王泽履(王立夫)的祖父辈经商的渠道和人脉关系的原因。“华茅”主要销往贵阳等地。这两家也是茅台镇产量最大的两家酒房,酒的品质也是最好的。
 
  早期“茅台烧”的包装是用一种叫“支子”的容器盛酒。“支子”用竹片编成,再用土石灰加糯米、紫红窖泥、再加猪血合匀糊在竹篓上,后来才改成土陶大肚坛。民国四年(1915年),茅台镇的“荣和”、“成裕”两家烧房酿制的“茅台烧”被贵州省农商部选送,均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参加由美国倡导在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赛会”。“王茅”的柱形土陶瓶简陋、土气,参展后没有引起参会人士的注意。一个偶然的机会,才使参会人士对“茅台酒”刮目相看。那酒的芳香彻底征服了评委,征服了所有参会人。“茅台酒”被评为世界名酒,并获得金质奖章,从此名扬天下。
 
  获奖本来是件好事,但参展回来后,华、王两家为“茅台酒”的牌子打起了官司。两家都送了酒去参展,又都是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一送展,于是互不相让。时任贵州省省长的刘显世亲自签发省长令,作出裁决:王、华两家烧房均可用“茅台酒”之荣誉出品、销售各家酿制的酒,奖牌、奖状陈列于县商会。
 
  王泽履(号立夫)曾任茅台民团大团总,而且富甲一方,在茅台镇威望很高。为此有人暗中打他的主意。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烧子时香的时候,土匪搭梯子从围墙翻进去,抓走了王泽履。土匪将王泽履供在用两张八仙桌搭成的台子上供“财神”,每天给饭吃,还定时烧香、磕头,不打不骂,就是要王家拿银子来赎人。王家没有办法,只好送去8挑银子,并将银滩坝子的田地抵出去,王泽履才平安回家。
 
  王泽履(王立夫)执掌家业后,恪守祖父王振发在世时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诚信为人,乐善好施,深得地邻乡党好评。
 
  王泽履的夫人郭氏解放后才去世。她在世时念佛、吃斋,平是家里备有一个小药箱,周围邻居哪家的小孩有个小病什么的,她都要帮忙给些药,是出了名的善婆婆。王泽履的孙子回忆,有一次王承俊手下的人给他弄来了一麻袋青蛙,要杀来吃,说是补品。郭氏知道后很生气,叫人将青蛙全放了生。
 
  1931年,王泽履病死,葬于茅台镇上。建国后因为政府建学校,王泽履的墓便迁到河对面原酱园后的黄葛树旁与其父亲王用兵合葬。据当地老人讲:迁墓时,很多街坊邻居、王家过去的佃户都自发去帮忙。人们说,王泽履(号立夫)是穷人的好朋友,是我们大恩人。
 
  王泽履—茅台酒创始人(字立夫,1858—1931),世居仁怀县茅台村(现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历史上称为仁岸),祖父王振发(1793—1857)于清道光年间在茅台创办著名商号“天和盐号”经营盐业。茅台至古出好酒,王振发由于商业往来需要用酒宴请客商或送礼,在茅台村黑菁子(地名:现在茅台观音寺社区)创办了“天和号烧房”,酿造当地人称的“茅台烧”宴请官绅和行商坐贾。
 
  随着王氏家族的逐步兴旺,其家族产业已遍布仁怀县各地,由经营盐业扩展到了兴办冶炼厂(当时叫做铁厂)、酿酒、经营木材、商铺、客栈、烟馆、碾房、出租土地等。“天和号烧房”所酿的“茅台烧”也顺着赤水河盐道销往合川、重庆等地,国民初期在重庆道门口开设了专营店(有道门口美味村独家专营的商标,据查道门口为现在重庆解放碑一带),所到地区已有一定的影响。
 
  王振发育有五个儿子,王泽履就是王振发的小儿子王用兵的独子。王泽履年轻时就随父亲学做生意,善管理懂经营。在他继承茅台“天和号”家业时,正是王氏家族鼎盛期,当时食盐业竞争已日趋激烈,而茅台所产“茅台烧”酒却因各路商贾云集茅台而悄然出名。王泽履看准商机,于光绪五年(1879年)与石荣霄(中枢人)、孙权太(习水人)合股创办了“荣太和”烧房,之所以烧房的名称为“荣太和”烧房,是基于取用各股东的一个字组合而成。王泽履以自家烧房入股,且有家传制曲配方和酿酒手艺,又有销售渠道,因此负责烧房的生产、销售事宜,所以酿出的烧酒很受市场欢迎。不久孙姓股东退股,取消“太”字,烧房改称“荣和烧房”。但在当时的茅台村(解放初才叫茅台镇)人们为了区别于各家烧房出产的酒,故习惯称“荣和”烧房产的酒叫“王茅”酒,因老板姓王;“成义”(当地也有人称“成裕”)烧房酿酒为“华茅”,因老板姓华;“恒兴”烧房酿酒为“赖茅”,因老板姓赖。(2008年“遵义政协”第二期文史长廊)
 
  1915年王泽履时值盛年,正全面执掌“荣和烧房”之际,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将在旧金山市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即第十四届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决定遴选贵州仁怀茅台镇所产的“茅台烧”酒参展(因为当时贵州茅台镇的酒已经是一种有名的土特产了),“荣和烧房”生产的“回沙茅酒”酒在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影响和很好的口碑而被选中(见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一文),据说是与“成义烧房”生产的“华茅”一起,政府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展巴拿马博览会。经过博览会评委的严格评比,一举夺得金奖,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并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为中国悠久的酿酒业赢得巨大声誉。“茅台酒”的酒名也始于此(见仁怀县县志384页)。
 
  “茅台酒”获奖的消息传到了茅台。但是,奖牌停留在贵阳,迟迟未能达到仁怀。王泽履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送展的“王茅”酒竟会得奖,并且成为“世界名酒之一”。当时“荣和烧房”只是被政府摊派到了就只好服从送了二百斤“王茅”酒,根本就没有考虑能不能得奖的事,过后可能都忘了送展一事,这在当时茅台这个小地方与外界缺少沟通、信息闭塞,不可能有那么长远的商业竞争意识的社会现实是相吻合的。
 
  这里不得不说说当时的“成义烧房”创始人的背景:华联辉,字柽坞,原籍江西临川人。始祖于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定居遵义团溪。先辈以贩盐致富。华联辉先经商,后读书应试,咸丰乙亥科举人。丁宝桢任四川总督,改革盐政,华联辉任盐法道总文案,协助唐炯推行“官运商销”新盐法,始开办酒业。其弟国英,字健庵,中举后历署四川新都、合江、叙永等县,继后任四川盐局总办。华联辉之子华之鸿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任仁怀厅儒学训道。因母亲病故,于光绪二十八年回贵阳经理盐业。光绪末年,出资办学,办报,出任贵州省商会会长及宪政咨议局议绅。宣统元年,,参加组织“贵州省宪法规定政预备会”。贵州光复,先后任大汉军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兼官钱局总办,贵州银行总理、都督府参赞等职。(摘至: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历史有时是顽皮的、捉弄人的,历史永远要保留它的一份暧昧和含混。现在,它就把一个有趣的问题留给了世人:获奖的奖牌究竟是属于“王茅”的还是“华茅”的?送展的是“荣和”的产品还是“成义”的产品?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据说送展的产品是“荣和烧房”的酒(见知识产权报2005年1月21日07版面,商标收藏家左旭初著:“茅台商标史话”一文),“成义烧房”没有送酒,因为就在征集展品前几年“成义烧房”失火,酒房暂停生产;也有一种说法是获奖以后“成义烧房”的人说他们也送了酒,送展的产品中既有“荣和”和产品又有“成义”的产品(总之“荣和烧房”是肯定送了酒参展的)。可能是当时经办其事的仁怀县官员考虑到两种酒同出一地,而且包装基本相同,虽然各自标有“荣和烧房出品”、“成义烧房出品”字样,毕竟“烧房”一词不合“国际惯例”,索性将两家产品合为一个产品,生产厂家就定为实际上并不存在,但外国人能够理解的“茅台造酒公司”。
 
  奖牌属谁,不得不争,王泽履一想到自己送展的产品获奖后却要被别人拿走,心里很是不平,虽然自己在省城没有关系,还是决定要讨回公道。于是“荣和”与“成义”两家当地署名的大型烧房为争夺奖牌打起了官司。官司打到了县政府,仁怀县知事覃光銮无法断案(因为一来是“王茅”确实送了酒参展,另一方是在县里省里都有人脉关系),案子一时难以判决,仁怀商会调解无效。则一纸呈文送到了贵州省公署。获奖原本是喜事,喜事就应该办得和美。一九一八年六月十四日,贵州省省长刘显世对这桩迁延三年的官司做出裁决并签发省长公署令如下:
 
  令仁怀县知事覃光銮:
 
  呈一件。呈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示由。呈悉。
 
  查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征集呈署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谨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品亦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均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即转饬遵照,此令。省长刘显世
 
  中华民国七年六月十四日
 
  至此,这场打了几年的被称为中国酒业发展史上第一桩“知识产权官司”,才算得以了结。(袁仁国著,《醉美茅台》,贵州人民出版社,2010年,37页)
 
  直至1953年8月,茅台镇三家最大的烧房收归国有,成为今天茅台酒厂的前身。
 
  由于历史的原因,王泽履家族的后人文革时期在集体酒厂(公社酒厂)为集体酿酒。
 
  改革开放后,王泽履家族的嫡孙立志发扬先辈的创业精神,为续传家族的传统酿酒手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过程,创办了“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现在位于茅台镇,王泽履的子孙现在酿造的酱香型白酒由嫡传子孙亲自操作,完全按照“王茅”酒的祖传曲药配方制曲(祖辈留下的秘方中采用几十味中草药),端午采曲用中药配方、母曲加优质小麦让其天然发酵,接收空气中的多种微生物制成自然之曲;主要原料高粱与本地农户预定种植,不施农药,用绿色有机肥。制作工具采用竹木,酒甑、酒窖用当地沙石打造、酒坛和酒罐用陶土烧制,一切顺应自然,为的是尽可能恢复老的传统作坊烤酒方式,操作工艺完整保留传统手工制作。用不同轮次、不同酒精度、不同酒龄的酱香、醇甜、窖底香等几种典型体酒,即酒勾酒,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精心勾兑,存放五年以上才能出厂。酿造出的“王泽履名酱”、“王泽履富酒”、“王泽履御窖”等高档“王立夫”酒系列产品,还原“王茅”酒的原始风味。
 
  王泽履家族自道光年间创立“天和烧房”酿酒至今,技艺历经六代传承,长达一百八十余年,是茅台镇历史上有据可考、流传有序、历时最为悠久的酿酒家族之一。“王泽履是茅台酒有据可考的开办人之一”(陈博深编著《中国茅台酒的故事》,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92页)。
 
  穿越历史烟云,曾经创造过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传奇的“王茅”酿酒家族,在历史进程中虽几经沉浮,现在的“王世家酱”必将在一代有理想、懂管理、善经营的王泽履子孙手中蓬勃发展,酿造出高品质的限量级纯手工酱香型白酒。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高境界的精神享受,再现王泽履(王立夫)时代的“王茅”经典老味道,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不变的血脉传承,不变的工艺口味,不变的价值取向。
 
  

相关新闻推荐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400-646-5566     电子邮箱: wangzelv@163.com

公司地址: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坐落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以具有传统酿酒手艺的家族传承人为技术骨干的民营企业。现酒厂有三个生产车间,一个制曲车间,共128个窖池,年产量1200余吨。 茅台镇王氏家族酿酒历史悠久。...

微信二维码 淘宝二维码
Copyright (C) 2016 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王宗德酿酒厂